产品资料
  首页 >>> 产品目录 >>> PBT

Ultradur B4300 G10

如果您对该产品感兴趣的话,可以
产品名称: Ultradur B4300 G10
产品型号: 德国巴斯夫 PBT Ultradur B4300 G10
产品展商: 德国巴斯夫
产品文档: 无相关文档

简单介绍

德国巴斯夫 PBT Ultradur B4300 G10 Europe High Rigidity Housings 德国巴斯夫 PBT Ultradur B4300 G10 高刚性 外壳


Ultradur B4300 G10  的详细介绍

德国巴斯夫 PBT Ultradur B4300 G10 PBT 聚合反应机理

PTA 粉末溶解于BD 中,溶解的PTA 与BD 在高温及钛系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HBT,事实上,酯化反应开始后不久生成一定量的BHBT 时,就伴随着(2)反应的发生,在酯化反应后期,单体已基本消失,生成不同聚合度的低聚物。形成的低聚物可以与原料单体相互缩合,也可彼此之间缩合,甚至形成PBT 大分子。

在高温条件下,随着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同时会发生降温、热氧降解、线形高聚物环化等多种副反应,从而导致聚合物分子量降低、熔点下降和着色,影响产品的质量。这会导致分子链的断裂,由于这些链破坏了,丁烯基和羧基的端基就形成了,丁烯基端基与羟基端基发生反应,生成副产物1- 丁烯-3 - 醇。

 

德国巴斯夫 PBT Ultradur B4300 G10 PBT回收

来自PBT 工艺塔顶的THF - 水混合物中,THF 的含量大约为30% ~40%,回收利用价值非常高。THF - 水系统属于非理想溶液的非均相恒沸体系,对乌拉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通过普通方法的蒸馏无法获得高纯的THF 产品。但是THF- 水共沸物的共沸组成会随着压力的变化出现较大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选择合理的差压精馏方案实现THF 的高纯回收。

PBT 的合成工艺方法,对优势明显的直接酯化法做了过程论述,包括反应机理、主工艺流程及控制参数和副产物THF 的回收利用。随着高纯对苯二甲酸(PTA)的工业发展,国内外PBT 的产能将会持续增加,为了扩大PBT 消费领域,PBT 的应用研究开发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将促使PBT 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和系列化方向发展

 

静电纺PBT纳米纤维的工艺参数及性能研究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具有耐高温、耐湿、耐油、耐化学腐蚀、电绝缘性能好和成型快等特点,价格适中,品种繁多,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机械和纺织等领域。PBT纤维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新型纤维,这类纤维弹性优良,手感柔软舒适,易着色,立体感强,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纤维。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不断开发PBT的改性技术,将PBT与其它高聚物共聚或共混来制备功能性复合纤维材料,以便提高材料的性能,扩大PBT纤维的应用领域。

静电纺丝法是一种高效低耗的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在近些年得到了广泛关注。电纺法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精细的结构,极好的柔韧性、吸附性、过滤性、粘和性和保温性,在过滤材料、能源、纺织、电子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纯PBT电纺纤维的文献报道较少。

 

溶液浓度对德国巴斯夫 PBT Ultradur B4300 G10 PBT的影响

对质量分数分别为9%、12%、15%、18%、21%的PBT溶液进行静电纺丝,设定电压为15kV,纺丝距离为17cm,用SEM 对纤维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当PBT质量分数为9%~15%时,均能获得形貌良好的纳米级纤维,纤维直径呈现很明显的递增趋势,当质量分数为18%时大部分纤维达到微米级,而质量分数增大到21%时喷丝头则很难出丝。(电压为15kV,纺丝距离为17cm)中可以直观地看出PBT的质量分数对纤维直径影响很大,当质量分数为9%时,生成的纤维很细,但直径分布不均匀,有一些断裂现象,可能是由于纺丝液黏度较低,拉伸性能较弱,从而导致纤维在电场中延展性较差;当质量分数提高到12%和15%时,纤维纺丝过程连续稳定,纤维直径比较均匀;当质量分数为18%时,纤维直径较粗,已达到微米级,这是由于随着质量分数的提高,纺丝液黏度增大,喷射流需克服更大的表面张力而使得分化能力减弱,导致纤维直径增大。

 

纺丝电压对德国巴斯夫 PBT Ultradur B4300 G10 PBT的影响

用不同的纺丝电压对PBT溶液进行电纺,得到了纤维的SEM 照片。在相同的质量分数(15%)和纺丝距离(17cm)下,电压为12~21kV时均可以纺出形貌良好的纤维膜。(质量分数为15%,纺丝距离为17cm)可知,随着纺丝电压的升高,纤维的平均直径反而下降,但相对于溶液浓度而言,纺丝电压对纤维直径的影响较小。在较低的电压下,喷射流受到的电场力较小,所带电荷密度小,分化能力弱,导致纤维直径较粗;随着电压增大,喷射流的电荷密度提高,分化能力增强,又由于纺丝距离固定,电压升高时使得场强增大,有利于纤维的拉伸,从而使纤维直径变细;当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纺丝状态会变得不稳定,使纤维直径分布得不均匀

 

纺丝距离对德国巴斯夫 PBT Ultradur B4300 G10 PBT的影响

在不同纺丝距离下制备的PBT电纺纤维的SEM照片。当纺丝距离在11~20cm时,溶液均可纺成形貌良好的纤维。质量分数为15%,电压为15kV,随着纺丝距离的增大,纤维平均直径变小。这主要是由于电压固定时(15kV),随着射流飞行距离增大,纤维受到了充分的拉伸与分化,从而使得直径变小;但距离增大到一定值时,电场强度下降较大,会影响拉伸速度和溶剂的挥发,从而使直径又有增大的趋势。

 

德国巴斯夫 PBT Ultradur B4300 G10 PBT的热学性能表征

根据电纺工艺条件的探索,选择对质量分数为15%、电压为15kV、距离为17cm时制备的PBT纳米纤维进行性能表征。PBT纤维膜热处理的变化规律如图7所示,纤维膜在N2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升温速率为10℃/min。从图7中可知,DTA曲线在220.43℃有1个吸热峰,对应的TG曲线上变化不明显,说明该吸热峰对应的是PBT的熔融温度;当温度升高到360℃左右时,TG曲线急剧下降,出现明显的质量损失,对应的DTA曲线上出现1个吸热峰(407.63℃),由此推断,该温度可能为PBT纤维的初始分解温度。

 

德国巴斯夫 PBT Ultradur B4300 G10 PBT的拉伸测试

为PBT纳米纤维膜的应力应变曲线。从图9中可以看出,PBT纤维的断裂伸长率*高可达138%,拉伸强度在3~4MPa之间。通过观察PBT纤维膜并人为拉伸也可以发现,PBT纤维膜比PTT等聚酯纤维更柔韧,但易起褶皱。部分纤维膜的力学强度在断裂伸长率为60%~90%时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PBT纤维膜不够致密,具有分层现象所致。

 

结论

利用静电纺丝法对PBT纤维的适宜电纺条件进行了探索,发现溶液浓度是影响PBT纤维直径的主要因素,随着PBT质量分数的增大,纤维直径也增大,并且不同溶液浓度制备的纤维直径差别较大。纺丝电压和距离也是影响PBT纤维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电压升高和距离增大,纤维直径变小。当PBT质量分数为9%~18%、纺丝电压为12~21kV、纺丝距离为11~20cm时,PBT溶液均具有可纺性。PBT 质量分数为15%、电压为15kV、距离为17cm时制备的PBT纤维膜具有一定的耐热性能,在电纺过程中发生了部分结晶,纤维膜的拉伸强度在3~4MPa之间,断裂伸长率可达138%。

 

产品留言
标题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内容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
注:1.可以使用快捷键Alt+S或Ctrl+Enter发送信息!
2.如有必要,请您留下您的详细联系方式!